郑和是哪个朝代的人
郑和是明朝的,是明朝航海家、外交家。郑和年轻时从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习战。后在靖难之役中有功,升任为内官监太监。1405年至1424年,郑和六次作为正使太监下西洋。1405年6月15日,明朝大臣郑和率领由62艘海船和2.7万余人组成的远洋舰队,从泉州港出发,扬帆远航,出使西洋,拉开上丝绸之路的序幕。
1、政治方面,郑和下西洋,使明王朝在东南亚全面建立起华夷政治体系,郑和船队展示了明帝国的政治和军事优势,加之经济利益的刺激,明廷主导的朝贡体系的规模大为扩展。
2、经济方面,郑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为中国输入了新的工艺产品、原料、技术,从而影响了中国国内的手工业生产。
3、文化方面,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促进了明朝对外界的了解。郑和下西洋,还留下了《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也是远洋航行的宝贵资料。
郑和写经及刊刻佛经颇多,但流传至今者有限,其中包括国家图书馆藏刻本《佛说摩利支天经》,云南图书馆藏印本《五华寺大藏经发愿文》。2002年出土于浙江报本塔的由高僧圆瀞抄写的泥金写经《妙法莲华经》(浙江平湖博物馆藏),在发愿文部分出现郑和之名,有学者将之理解为署名;但据跋文,该经系圆瀞因赞许郑和礼佛而自发抄写,而非受托于郑和,故该名并非署名,该经亦称不上“郑和写经”,更非郑和本人墨迹。
2015年拍卖的《发心书写金字经》,系由郑和发愿书写,可被视作“郑和写经”。该经被报道为郑和书法作品,有推测称至少牌位牌记(即题记)为郑和亲书。但也有观点认为,在没有找到郑和的其他可靠的书法作品进行对照的情况下,本作仅能视为“发愿书写”,不一定是亲笔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