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要素计量是什么
会计要素计量是将会计信息归类记录、汇总报告以及将报表框架可视化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确保组织内外之间可以共享会计信息,并为管理者、投资者等决策者提供有效信息依据。会计要素计量涉及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1. 会计要素 :会计报表中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和经济事项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
2. 会计计量属性 :会计要素的数量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反映了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3. 历史成本 :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
4. 重置成本 :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
5. 可变现净值 :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须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
6. 现值 :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或资产预期能够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的现值。
7. 公允价值 :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企业在计量会计要素时,一般应使用历史成本,但在特定情况下,如资产重估或市场条件变化时,可能会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或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
会计要素计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对于财务报表的可靠性至关重要,它影响着内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和判断
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
会计要素计量中重置成本如何计算?
可变现净值在会计计量中的作用是什么?
如何确定会计要素的公允价值?